6月份以來,
湖南省平均降雨量破歷史極值,
大多數河流的水位目前也已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連日來,
連續強降雨導致衡東縣河水位上漲,
衡東縣幾乎是在大雨“浸泡”中度過。
洪水為何觸目驚心?
因為濕地正在與我們“告別”
遭遇洪水侵襲的衡東縣橫渡洲
遭遇洪水侵襲的衡東縣沿江風光帶
一排排柳樹和美人蕉被洪水吞沒著
抗洪一線河堤上的守望者
睡在河堤上的抗洪勇士們
專家表示,洪水災害屬于氣象災害,但人為因素也不可忽視。土地用途的改變以及因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對洪水易發區進行的開發,特別是濕地的減少,都使得洪水的風險和危害性不斷提高。
一場兇猛的洪水,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們應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自然災難如此頻繁,洪水災害更加兇猛,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辯證地看,洪水的泛濫跟分流面過窄有著直接的聯系,其中濕地面積的減少是一大原因。有資料顯示,長江流域濕地保護現狀不容樂觀,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性扭轉。相較于上世紀50年代,長江中游70%的濕地已經消失。沒有了濕地的分洪功能和儲存作用,洪水就必然毫無緩沖可言,洪災也一次比一次更為嚴重。
不得不提及的一個遺憾消息是:中國濕地面積8億畝的“紅線”或將被突破。國家林業局、中科院等部門和機構的監測還顯示,在過去半個世紀里,中國已經損失了53%的溫帶濱海濕地。過半的濕地成為光鮮的城市或者肥沃的良田之后,也就失去了強大的泄洪功能。一旦遇到同等的降雨量,那么必然面臨著雙倍的壓力。
面對紅線之失和洪災的侵蝕,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就異常重要。生態環境的保護離不開完善的機制保障,不能基于短視的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圍墾和建設,導致“環境之腎”千瘡百孔。或許我們無法讓失去的濕地重現,但珍惜既有的自然遺產,從此加倍呵護,應是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和保護人類的必然選擇。
來源:華商報
圖:董超 掌上衡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