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以其優美的景觀、優越的環境、豐富的物種及獨特的體驗與養生功能越來越受到民眾的青睞。當前,世界各國政府亦高度重視森林旅游的發展,作為一項新興且發展強勁的產業,森林旅游也成為未來林業產業發展的支柱產業,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助力。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各類森林旅游地數量已超過8600處,年游客量達10.5億人次,超過國內旅游人數的25%;年綜合產值6500億元,占國內旅游收入的20%。另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在21世紀,以森林旅游為主要形式的生態旅游將是旅游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部分,每年將會以30%的增長率發展,全球旅游人數中將有半數以上人群走進森林,回歸自然,開展森林旅游活動。這些數據都充分證明,森林旅游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隨著森林旅游市場與影響力的逐步擴大,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資源過度開發、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措施落后、社區參與有限等,一方面限制了森林旅游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也制約了區域(林區)經濟的發展。由于我國絕大多數的森林公園及森林旅游目的地處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為落后的偏遠林區,由國有林場與集體林場等改制而來,原來依靠木材經營的林區居民不得不轉變身份,參與到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的工作中,而收入遠遠低于快速增長的物價,再加上當地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土地貧瘠、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等原因,導致林區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從而造就了數量龐大的林區貧困居民。因此,如何借助森林旅游產業,加快森林旅游目的地的建設,推動林區經濟發展,改善林區居民的生活水平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明確提出要深入開展扶貧工作,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明確了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國務院扶貧辦也啟動實施了旅游扶貧工程,2015年在全國選取2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旅游扶貧,通過整合利用扶貧、涉農資金,推進旅游扶貧工作。基于森林旅游產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以及國家層面確立的扶貧政策,筆者以為,林區的扶貧開發應堅持立足于當地的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聯合森林旅游開發建設,探索旅游扶貧的新方向。
首先,要始終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原則。在保護好、培育好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加強道路、供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并把開發活動嚴格控制在生態承載力范圍內。同時,要切實維護森林等自然資源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在旅游經營權流轉中,要堅持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及公開、公正、自愿的原則,切實保障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最終達到從實際出發,把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建設與旅游扶貧開發相結合。
其次,要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資源與民俗風情,如風味不同的林家飲食,風格迥異的林家建筑,別具一格的交通工具,神奇的“龍山”與“神山”等文化、土特產、工藝品,農事活動、民族歌舞、婚喪嫁娶等活動,以及利用森林獨特的環境開展相關的森林養生與森林體驗。總之,要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特性,增加吸引力。
再次,要積極探索社區參與機制。在林區森林旅游發展中,由于利益群體的分化、政策制度、文化的弱勢等因素,社區利益被邊緣化。通過推進林區森林旅游信息公開建設,加強林區文化價值及社區森林旅游影響教育,以及森林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積極鼓勵林農參與到森林旅游中,具體可采取的方式有勞動力入股、資源入股、集資入股等。同時,支持林農的個體經營,如林家旅館、林家餐館、林家觀光果園、林家采摘園、林家作坊等休閑體驗,還可以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市場化運作方式,增加林區林農收入。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和空間環境發展林下經濟,重點發展林果、林草、林菌、林藥、林禽、林畜、林菜、林蜂等林下經濟模式,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林下經濟產業帶,實現長中短有機結合、林農牧復合經營,達到“不砍樹也致富”的生態發展新路子。
最后,要開拓創新扶貧模式。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森林旅游開發有機結合。充分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在引導林農發展庭院經濟、建設生態家園的同時,針對性地開展政府主導型模式、市場運作模式、對口幫扶模式和聯合開發模式等,促進森林旅游扶貧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發展,激發林區居民參與生態建設和旅游開發的熱情,共同探索與旅游扶貧聯動的新模式。
總之,通過政府、社會、企業以及林區居民的共同協作與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森林旅游,支持林區經濟建設的氛圍,不斷完善森林等自然資源旅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積極引導林農參與森林旅游開發,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最終實現林區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健康永續發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