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具有經濟、生態、社會和文化功能。近年來,森林的經濟、生態功能的利用和保護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社會、文化功能利用和保護的發展相對落后。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森林的這種人文性在未來林業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她是實現人類自然、環境與人文精神相統一的理想的精神家園和基礎,也是未來林業發展的關鍵和靈魂。
社會的發展經歷了農耕社會、工業社會,部分已步入和即將步入后工業社會。相應的文化發展也經歷了農耕文化、工業文化和即將經歷的后工業社會文化。后工業社會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森林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并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農耕社會森林主要滿足生存的需要,提供直接的物質產品;工業社會森林也主要以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為主。因此, 農耕社會、工業社會森林犧牲自己,提供直接的物質產品、原材料和能源。后工業社會森林除滿足人類物質層面的需求外,還主要滿足人類的生態需求和精神需求,即以發揮森林的“生態性”和“人文性”為特征。
文態,即文化生態。森林文態則是人文精神層面,是人在與森林生態互動中產生的。森林文態保護,就是保護森林的自然、生命系統,保護森林文化產生的物質和非物質環境。
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文主義,包括儒家的人文精神和道家的自然主義,即“文明以止,人文也”。森林雖然是自然產物,但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被賦予更多的精神內涵,如森林的獨立、堅韌、包容、固守、協作等,正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我國古代許多詩歌均表達了森林的這種人文精神。如《詩經》中《詩經·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詩經·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碩人》“桑之落葉,其葉沃若”;《詩經·東門之揚》“東門之揚,其葉烊烊”。《詩經》305篇,記載了松、柏、桑、柞、檀、梓、桐、榆、柳等20多種樹木的名稱,并借此反映森林的人文精神。陶淵明的《登池上樓》,王維的《竹里館》等也借樹木明志言情。我國已故領導人朱德、陳毅等更是直抒胸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解讀森林獨立挺拔、堅韌不拔的人文精神。因此,解讀森林的人文性,歷代詩賦篇什,不計其數,也對鼓勵人們勇往直前,發掘生命的真、善、美,體會生命的存在等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美學原則講究對稱、穩定、協調和統一,森林美有別于這些原則。森林的美是整體的而非局部的,是自然的而非人工的,是有生命的而非創作的。走進許多公園,一些簡單的疊山理水、樓臺亭榭,缺少自由、浪漫、蠻荒、無拘無束的自然原始風貌。因此,許多人厭倦了這種審美,更多的人走出去,追求真正意義的生態旅游和森林旅游。森林的美是整體的,是非對稱的,是參差、錯落的,是自由、浪漫和生命的無拘無束。因此,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長期被城市困擾的居民返回自然,走進大山,走進森林,是后工業社會人們所追求的,也是未來森林文態發展所必需的。
林學的發展已走過了單一林產品利用的階段。現代林業更多的是近自然林業,尤其是強調森林的多樣性、生態性和人文性。2003年,第十二屆世界林業大會強調“森林-生命之源”,這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需求的。因此,森林文態的發展不僅要強調森林的物質結構,也要強調森林的生態性,進而發展森林的人文性,提升人類精神境界,呵護自然,維護生存尊嚴。具體來說,應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弘揚森林人文精神,構筑森林文態學科體系,促進森林文態產業發展,實現森林的物質、生態、文態三統一,這些正是我們從森林的人文性中所看到的。
另外,隨著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從森林的“生態性”和“人文性”中,應體會到自然永恒不變的規律,認識到自然的偉力。尤其要從森林的文態發展中受到更大的啟發,學習森林的人文精神,不斷進取。人生有限,思想永存。森林是一座“思想庫”和“人文精神匯”。國內外許多思想家從森林中受到啟發,他們的思想影響廣泛而深遠,如老子、梭羅等。還有摒棄當今社會的“物欲膨脹”、“物欲橫流”,做到“返璞歸真”、“無欲”、“不為”等,這也是森林的人文精神帶給我們的啟發。只有“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才能保持一份清醒,一種省察,一點對自然的敬畏,才能順其自然,簡單、樸素、謙卑、守弱,養生和長壽,從而活出人的從容、淡定和美好的詩意來。
(作者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美富布賴特項目研究學者,主要從事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價值評價、核算及區域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