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6畝油橄欖的生態經濟賬 8年產值增長60倍的洪門答案
媒體:玉龍之窗
荒山披綠裳,橄欖結“金果”。盛夏時節的玉龍縣鳴音鎮洪門村,6006畝油橄欖林如綠濤漫過荒坡,枝葉間掛滿青綠色的橄欖果,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這個曾經光禿禿的荒坡,如今正以油橄欖產業為核心,蹚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子,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增收的“雙向奔赴”。
荒山變“銀行” 小橄欖結出致富“金果子”子”
走進洪門村,6006畝油橄欖林隨山勢起伏,枝葉間滿是青綠色的橄欖果。“以前這里全是荒坡,種玉米畝產才幾百斤,現在種油橄欖,戶均25畝,成了咱們的‘搖錢樹’。”產業帶頭人和紹勛指著自家油橄欖地笑得合不攏嘴。
據了解,2016年,洪門村油橄欖首次掛果僅2噸,收入1.6萬元;到2024年,產收達132噸,收入105.6萬元,8年間產值增長60余倍,累計創收超500萬元。規模化種植讓“小橄欖”成為村民增收的“大產業”,撐起了鄉村振興的“綠色家底”。
綠廊成“屏障” 荒坡變身生態“新引擎”
“以前一下雨,泥沙就順著坡往河里沖,現在橄欖樹根系牢牢‘抓住’泥土,水土流失少多了。”
洪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正東介紹,油橄欖林不僅是“經濟林”,更是金沙江沿線的“生態屏障”。漫山遍野的綠植有效固土保水,曾經的裸露荒坡變身“綠色海洋”,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形成“產業綠廊 生態屏障”的格局。
從“靠天吃飯”到“生態生金”,洪門村用產業發展改寫了荒山命運,綠色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金沙江沿岸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種綠”與“增收”同步推進,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良性循環。
模式筑“根基” 全鏈條繪就可持續“藍圖”圖”
產業要長久,產業鏈是關鍵。洪門村推行“公司保底收購 農戶零市場風險種植”模式,企業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兜底解決銷售難題,讓村民“種得放心、收得安心”。洪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正東介紹,村里現在正謀劃延伸產業鏈,林下養殖土雞、開發橄欖油深加工產品……一系列規劃預計帶動戶均年增收30%,讓油橄欖從“種得好”向“賣得俏、效益高”升級。
“以前守著荒山受窮,現在抱著橄欖致富,日子越來越有盼頭!”村民的心聲,道盡洪門村從“靠天討飯”到“依綠生金”的生態經濟蝶變。昔日的山坡,如今已是6006 畝油橄欖織成的“綠海金濤”,葉片在山風中翻涌時,連空氣都帶著橄欖油的清潤香氣。油橄欖產業不僅為鄉村披上“綠衣”,更鋪就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未來,洪門村將繼續深耕“生態 產業”文章,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的“幸福靠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