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新章 歲月流芳
媒體:原創 作者:麗江市林草局
古城夜景。(資料圖)
滇西北低緯度高原,一座雪山和一座古城,相守了800年。
玉龍雪山終年不化的雪峰下,印度洋暖濕氣流化作萬千雨絲,年復一年雕琢出麗江壩子蔥蘢模樣。壩子中央,唐宋元明清時期,逐步形成的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大研古城,共同構成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納西族、漢族、藏族、白族等民族,于高山河谷間構筑起美麗獨特的家園。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傳統與現代碰撞融合,厚重文化和市井煙火交織并行……詮釋著“活”著的古城,成就了世界的麗江。
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麗江古城考察,要求當地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讓這座美麗的古城煥發新的光彩。
時光流轉,麗江古城仿若一本厚重的書,寫滿歷史的回音,又將冊頁展向無盡的未來。
這里,新的故事繼續講述。
古韻新聲 涌動無限生機
陽光穿過懸魚飛檐,在雕花木門投下斑駁金影。講解員和茂蝶身著納西族服飾,引領20名游客穿過石牌坊走進木府。她指著“忠義”匾額介紹:“這是明神宗萬歷皇帝欽賜,見證木氏土司忠誠中央政府,維護邊疆之史。”
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沿中軸線莊嚴列陣,梁枋間精美的彩繪木雕留存著漢地、各民族工匠與畫師的合作筆觸。“形制守中原、細部存納西”的營造智慧,讓中華民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價值取向在西南邊陲具象呈現。
和茂蝶的講解鋪陳木氏土司治理麗江470年歷史——歷代土司延請漢、白等各族名師,與徐霞客、楊慎等中原文人以漢詩酬唱。木府磚瓦與“鳳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云閑”等詩情,刻錄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記。
木府回廊光影斑駁,俄羅斯游客斯維塔正凝神描繪眼前肆意盛放的蘭花。書本上的麗江化為親見的驚喜,她已計劃好下一次麗江之行。
古城草木歲歲繁茂,一如城市生機勃勃。
當現代都市的玻璃幕墻從壩子邊緣圍合,麗江古城仍保持著舊時肌理。大研古城雪山融泉穿街繞巷,流淌出納西人家的日常;束河古鎮深深馬蹄印,訴說茶馬古道商貿傳奇;白沙古鎮盡頭,玉龍十三峰巍然矗立,凝固著納西先民崇敬雪山的古老信仰。
古意中流淌的新聲,更添古城靈動。咖啡香與茶香交織,身著“披星戴月”的納西族阿媽與背包客擦肩而過,東巴文化博物館的直播鏡頭將神秘東巴文、厚重古籍傳向世界。
古與新的交融中,科技賦能為古城保護發展開啟新紀元。麗江古城綜合指揮中心內,大屏幕實時監控古城內2.4萬余個煙感溫感、消防栓水壓檢測等設備。遺產本體安全系統對歷史建筑進行3D建模并實時監測,守護歲月穩固。
河道水質24小時實時監測,VR助力游客“身臨其境”挑選餐廳……麗江古城“智慧小鎮”工程,讓數字因子融入城市肌理。
古城不再是凝固的風景,而是一池源頭活水,涌動無限生機。
文化之魂 躍入時代潮汐
“如果沒有文化,古城又有何分別?”距四方街不遠的“天地院”里,臺灣游客陳先生被正在上演的納西族傳統歌舞“熱美磋”深深觸動,言語間是對文化的敬畏。
古城喧囂尚未抵達此處,納西族男女以天井為臺,手拉手邊唱邊舞。歌者踏步回環,歌聲層疊向上,似將沖出院落又隨日光驟然灑落,描摹著原始的納西世界。
歌舞既停,余韻未去,與天地院主理人和學光短暫交談后,陳先生捐款2000元以示支持。
游客往來聚散,文化及藝術喚起的情感共鳴,讓這方天地消弭了地域界限,超越文化背景。
照壁前,兩位老者雙手緊握。
天地院是麗江古城打造的文化院落之一。自2007年起,麗江古城每年投入近千萬元扶持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展示工作,至今已達1.4億元,本地文化人也投身其中,各展所長。
如今,古城內30余處文化院落,或傳承東巴文字,或展示民族服飾,如珠玉串聯,形成“名人故居 非遺傳承 紅色記憶 藝術空間”的完整文化生態。
曾幾何時,麗江古城也面臨保護與發展之辯,在文化和商業間進退維谷。“事實證明,我們堅持的文旅融合是最佳發展路徑。”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副局長牛翔道出全市共識,保護與發展可兼得,文化和商業應相得益彰。
將文化內涵提升作為重要內容,麗江古城實行經營項目監管標識制度,鼓勵發展民族歌舞、文創等公益性及經營性文化項目,對酒吧等業態不再新增,禁止發展破壞古城風貌的電子游戲室等。
更多富有文化的新業態正在注入。暮色四合,木府內一段塵封的土司風云在夜色中重現。游客化身徐霞客,在《遇見·木府》夜游項目中,以沉浸式、交互式體驗盡興而歸。
劇本殺、研學游、民謠季……麗江文旅產業走上持續、健康之路,既留住文化根脈,又為古城活化利用拓展了想象空間。
心居古城 共享煙火人間
推開斑駁木門,咖啡香裹挾花香撲面。“屋頂咖啡”由納西民居巧改,已成古城新晉“網紅”。游客品咖賞居,登上露臺記錄古城晨昏。
老板娘陳秋男回想與麗江初識:“原為散心,卻愛上這里開放包容的氛圍。在麗江,誰都能找到一方天地。”6年了,天津人陳秋男再未離開。
此心安處是吾鄉,今日的麗江依舊擁抱四海。2024年,旅居麗江人數達14.5萬人。
古城于游客或許遺世獨立,于麗江卻是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以麗江古城為核心,麗江市系統打造玉龍雪山、老君山、瀘沽湖等景區,以“文旅 ”嫁接體育、康養等產業,形成山水陸空雪多元業態,也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玉龍雪山下,《印象·麗江》震撼上演。馬幫漢子弓身躍出,脊背起伏如怒江波濤,馬蹄聲奔涌而來……這場盛宴沉醉游客,更改變了周邊村民的命運。
后臺,53歲的徐光峰統籌整場演出。這位納西漢子來自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大具鄉頭臺村,是《印象·麗江》的首批演員。麗江玉龍雪山印象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司世明介紹,演員均為附近村民,有500個農村家庭在公司工作,月均收入5000余元。
從麗江古城一枝獨秀到全域旅游多點開花,文旅產業成為麗江經濟支柱,悄然改變群眾生活。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8064.33萬人次,旅游人均消費1718元、居全省首位;旅游總花費1385.23億元,帶動相關產業戶均增收顯著。
當玉龍雪山漸染暮色,徐光峰踏上歸家路。他計劃今年帶家人出游:“現在生活和和美美,下一代更將見識廣闊天地,把日子越過越好。”笑容里,心聲真摯。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